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
雌性体长7-8 mm。头部:略宽于胸部;复眼裸;头顶具3个黑色单眼,位于灰黑色单眼瘤区内,单眼瘤区小,覆粉,两侧远离复眼,着生棕色毛;额高为基部宽度的1.2倍,顶宽稍窄于基宽,灰黄色,着生稀疏的棕色毛;额基胛棕黑色,两侧与复眼分离;亚胛黄色;颜与颊黄色,颜胛与口胛深棕色.相连,中间具黄粉条,颊胛黑色,平坦,着生棕色毛;口毛棕色。触角柄节棕色,长为宽的2倍许,着生黑毛,梗节褐黑色,略短于柄节,长为宽的2倍许,鞭节黑色,基部略浅,长于柄节和梗节之和,鞭节端部具4个环节。下颚须深棕色,着生棕色毛,有的夹杂少量黑毛。喙长,黑色,着生黑毛。胸部:背板黑色,着生棕色毛,盾片中央1对黄色纵条宽,内侧界限不清晰,两侧缘1对黄色纵条,自肩胛延至翅后胛;侧板棕黄色,着生棕色毛。翅透明,前缘深棕色,翅脉棕色,横带棕黑色,外缘大致直,不达翅后缘,中室暗,R4脉无附脉,R5室开放,臀室封闭,翅端斑窄于R1室宽。腋瓣烟褐色,具褐色缨毛。平衡棒柄棕色,棒头褐黑色。足黑色,着生棕色毛,前足胫节基部,中足胫节及中、后足第1跗节棕色。腹部:黄棕色,着生棕色毛,第1背板的1对黑斑宽于小盾片,第2-5或第2-6背板具2列黑色楔形班,此类斑几乎达各节后缘,但色斑大小变化较大,色浅的个体,腹背的2列黑斑清晰,色深的个体,第2背板的黑斑大,在接近节前缘处连接,第3背板以后的黑斑因背板色暗,其界限不清晰,浅色部分着生棕色毛,黑色部分多黑毛。第1-3腹板黄色,第3腹板中央及侧缘黑色,第4腹板以后黑色。
雄性未详。
雌性体长7-8 mm。头部:略宽于胸部;复眼裸;头顶具3个黑色单眼,位于灰黑色单眼瘤区内,单眼瘤区小,覆粉,两侧远离复眼,着生棕色毛;额高为基部宽度的1.2倍,顶宽稍窄于基宽,灰黄色,着生稀疏的棕色毛;额基胛棕黑色,两侧与复眼分离;亚胛黄色;颜与颊黄色,颜胛与口胛深棕色.相连,中间具黄粉条,颊胛黑色,平坦,着生棕色毛;口毛棕色。触角柄节棕色,长为宽的2倍许,着生黑毛,梗节褐黑色,略短于柄节,长为宽的2倍许,鞭节黑色,基部略浅,长于柄节和梗节之和,鞭节端部具4个环节。下颚须深棕色,着生棕色毛,有的夹杂少量黑毛。喙长,黑色,着生黑毛。胸部:背板黑色,着生棕色毛,盾片中央1对黄色纵条宽,内侧界限不清晰,两侧缘1对黄色纵条,自肩胛延至翅后胛;侧板棕黄色,着生棕色毛。翅透明,前缘深棕色,翅脉棕色,横带棕黑色,外缘大致直,不达翅后缘,中室暗,R4脉无附脉,R5室开放,臀室封闭,翅端斑窄于R1室宽。腋瓣烟褐色,具褐色缨毛。平衡棒柄棕色,棒头褐黑色。足黑色,着生棕色毛,前足胫节基部,中足胫节及中、后足第1跗节棕色。腹部:黄棕色,着生棕色毛,第1背板的1对黑斑宽于小盾片,第2-5或第2-6背板具2列黑色楔形班,此类斑几乎达各节后缘,但色斑大小变化较大,色浅的个体,腹背的2列黑斑清晰,色深的个体,第2背板的黑斑大,在接近节前缘处连接,第3背板以后的黑斑因背板色暗,其界限不清晰,浅色部分着生棕色毛,黑色部分多黑毛。第1-3腹板黄色,第3腹板中央及侧缘黑色,第4腹板以后黑色。
雄性未详。
鉴别特征
生物学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